调研一千多名老人,他们期望的助餐,原来是这样的

时间:2024-05-13 11:2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发展养老助餐服务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为了解北京市养老助餐服务发展现状及居民需求,以持续推进养老助餐服务行动、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题,北京市统计局面向全市60岁及以上的1152名老年居民开展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01-

超半数被访者有养老助餐服务需求,午餐需求量最大,工作日用餐更为集中

调研显示,55.1%的被访者表示有养老助餐需求[1]。其中“偶尔需要”及“有时需要”的被访者合计约占四成(39.3%),“经常需要”及“非常需要”合计占比不到两成(15.8%)。

被访者的用餐需求多集中在午餐及工作日。有养老助餐服务需求的被访者中,80.9%有午餐需求,56.2%有早餐需求,48.8%有晚餐需求[2];从三餐组合情况看,25.7%有一日三餐需求。同时,工作日有用餐需求的被访者占63.9%,周末占37.8%,另有35.3%表示需求时间不固定。

-02-

便利性和性价比成为养老助餐服务吸引被访者的主要因素

被访者选择养老助餐服务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较高的便利性:45.7%的被访者认为养老助餐点距离近较方便,44.9%表示在家做饭麻烦。

二是较高的性价比:40.2%认为养老助餐点餐食便宜实惠,35.4%表示有政府补贴。

三是菜品种类丰富(36.9%)且营养健康(31.5%)等

-03-

吃得放心最受被访者关注

调研显示,当问及“主要关心养老助餐服务的哪些方面”时,被访者表示关注养老助餐服务的食品卫生(74.6%)、就餐距离(59.5%)、菜品定价(48.4%)、菜品口味(47.2%)、营养搭配(41.1%)等方面。

有养老助餐服务需求的被访者中,97.6%表示希望就餐距离(步行)在15分钟以内。就餐方式方面,53.9%的被访者期望送餐上门,23.4%期望固定点自取回家就餐,21.5%期望堂食用餐[3]

-04-

北京老年助餐的5种方式

据悉,为加快发展养老助餐服务,重点解决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等居家老年人就餐不便问题,2023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会同北京市财政局等5部门印发《北京市加快养老助餐服务发展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要构建多元化养老助餐服务方式,具体有以下五种:

1.服务平台集成供餐方式。推动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助餐主渠道作用,整合养老助餐供给资源和需求信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订餐、制餐、用餐、送餐等服务。支持引导社会化餐饮平台企业参与养老助餐服务,开辟养老助餐服务专区,提升老年人就餐的便利性。

2.传统网点辐射供餐方式强化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养老助餐服务功能,重点为周边辐射区域有需求的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等老年人提供就近堂食、订餐、送餐等服务。调整优化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功能定位,将养老助餐作为服务必选项。

3.社会餐饮企业分散供餐方式。鼓励和动员更多的社会餐饮企业,通过开辟养老助餐服务专区等方式提供养老助餐服务,为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就近可及、丰富多样的助餐服务。有意愿从事养老助餐、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社会餐饮企业均可向所在街道(乡镇)申请成为养老助餐点,按一定餐食品类、服务规范和套餐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堂食、订餐、送餐等多元化服务。

4.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连锁供餐方式。推行“集中配送+社区助餐”服务模式,以街道(乡镇)为单位,依托不具备制餐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立“一对一”老年餐集中配送机制与服务网络,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对应1个老年餐集中配送中心。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堂食服务的同时,采取分餐方式为有需求的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等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

5.老年餐桌补充供餐方式。主要依托农村老年餐桌及企事业单位内部食堂等,就近为有需求的周边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堂食、送餐服务,为发展养老助餐点提供补充支持。(本文综合自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民政局官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