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存堪忧到全国标杆:这家医养结合机构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八千字长文深度揭秘)

时间:2023-05-11 11:03来源:中国养老周刊 作者:万仁涛 点击:

2000年,这家远离主城区的机构,面临着交通不便、周边人口稀少、知晓度低的窘境,几乎没什么业务,生存前景堪忧。

2005年,开始探索医护康养一体化发展。这一变革不仅改变了功能定位,也将原本的环境劣势变成了天然优势,医护康养一体化模式一经推出,400张床位在短时间内供不应求。

历经10余年的不懈努力,其独创的医疗、康复、宁养、照护、养老、健康管理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新模式,使其陆续获得了国家部委、省、市各级主管部门授予的荣誉。

2020年,在国家卫健委与WHO共同开展的医养结合在中国的最佳实践项目活动中,该机构作为典型案例被推荐到世卫组织参展交流。

2021年,医养大时代下,这家机构走进全国视野。在当年4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推广医养结合的成都样本。这家机构,就是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

从偏居一隅到万众瞩目,从生存堪忧到全国明星,这家医养结合机构是如何逆袭成功的?一起来看看。

 

-01-

咸鱼大翻身:关键时期选择了医养结合


成都八院成立于1979年,前身是成都市干部疗养院,主要为老干部、劳模等特定人群提供医疗护理、疗养休养等服务。2000年更名为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开始面向社会收治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但由于医院毗邻成都市植物园,交通不便,周边人口稀少,知晓度低,几乎没什么业务,生存前景堪忧。

那些年公立医院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新医改推出前行业发展的混沌时期,各种模式层出不穷,但医养结合并不是公立医院关注的点——医保扩面释放的就医需求让其所有精力都聚焦在了上。

这样的背景下,彼时的医院领导班子痛定思痛,作出了变革的决定。我们调研发现,很多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无论在综合医院、养老机构还是家庭,都难以获得专业的照护。成都八院党委书记陈芍回忆,面对这一人群的照护需求,医院从2005年开始探索医护康养一体化发展。

方向既定,成都八院开始根据老年疾病谱着力打造相关专科。

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需要长期的医疗、康复及专业照护,单一的内科或康复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因此,医院针对老年疾病谱、老年综合征的特点,广泛建设老年医学亚专科。对于需求最多的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临终关怀科、老年心血管科、老年内分泌科、老年呼吸科与老年护理,医院加大投入,重点建设。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居全球之首,相比庞大的患病人群,专业的治疗、照护资源明显短缺,成都八院看到了这样的需求,积极布局阿尔茨海默病综合管理区,除提供基本治疗外,还提供专业照护和专业康复训练。

康复医学科亦是重点打造的科室,该专科以老年疼痛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中医养生康复为重点,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肺功能训练、疼痛康复及传统中医针灸、推拿及小针刀等项目。

医院还着力打造安宁疗护中心,开展疼痛管理、姑息性镇静、营养评估及支持、临终照护等服务。我们希望通过基本治疗和人文关怀,让老人有尊严、安然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陈芍表示。

 

202148日,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芍出席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

专科体系为医养结合提供了强大的医疗保障,康养方面,成都八院同样不遗余力。医养结合涉及医护康养四个方面,成都八院2005年转型时医疗和康复人才充足,照护却是大家都面临的问题,当时专业护理员缺口尤其大。针对此状况,成都八院返聘退休护理人员,在全国最早成立照护管理部,面向社会招聘、管理、培训专业护理员。

成都八院着力培养生活照料+护理技能+职业爱心护理员,使其具有保姆的生活照料职能,也具备部分护士的观察处理技能以及老年疾病常识和急救常识,多年来已形成了一套打造实用性、复合型照护人员的体系。

目前医院已拥有一支400人的专业护理员队伍,人才源源不断,医院就此建立起专业的照护体系,把老人按健康状况分为ABCDE5类,相应地配备不同专长、不同特点的照护人员,提供更具个性化的照护服务。

 

-02-

十年磨一剑:独创“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


成都成都八院构建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6年,成都八院以半失能、失能老人为服务对象,尝试开辟结合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照护服务、康复服务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处在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的准备过程中。2014年,成都八院创新发展路径,将自身医疗资源下沉至养老机构和社区,促进医养的融合发展,提出并践行新的医养结合模式。成都八院从2017年开始持续增加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模式,构建出围绕本院医疗资源、宁养资源、照护资源、康复资源、疗养资源、健康管理资源于一体的服务模式,通过合作或托管,院外向基层社区、养老机构辐射,提升社会影响力。

1.调研探索

作为老年病专科医院,成都八院认识到年老者多病并存、患病率高,需要长期住院,医疗,康复及专业照护,但综合医院、养老机构难以同时满足需求,家庭亦无精力照顾的现状,着手在院内探索医、护、康、养为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为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构建进行初步探索。

通过分析老年疾病谱,针对老年病人康复、失能、失智、临终等各类情况,着力推出三大特色科室:老年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神经内科。

在康复医学科,借助先进的康复诊疗技术如言语矫治、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以及传统中医康复方法如推拿、针灸等,对失能、半失能老年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帮助因病致残、因伤致残的老年病人恢复或恢复部分日常生活和行为能力,改善他们自理生活的水平,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神经内科,提供基础医疗+工娱康复+专业照护服务,通过模拟场景、物件联想、怀旧话题,刺激患者记忆,舒缓情绪,延缓病情发展,有效维护和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临终关怀科,拥有一支配备了专职医师、专职护士、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护理员、固定的社工队伍,向临终人员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包括临终照护、疼痛管理、姑息治疗、灵性关怀和心理慰藉等。

2.实施构建

为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成都八院突破过去单一的医疗职能,充分发挥老年医疗方面资源优势,同养老机构、社区、护理机构等基层组织积极强化合作,通过搭建医养联盟,创建老年服务示训中心和成立医养结合促进会的方式,让医疗资源、照护资源、康复资源、健康管理资源下沉至基层,并作用于基层,初步形成医养结合模式,医养结合在医院内部和社区付诸实践。

2014年医院床位达到600张,但仍无法满足老人需求,人等床现象日渐凸显。为此,医院主动走出去,和周边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院、日照中心、社区卫生机构签约,开展医养协作,为老人提供快速转诊和绿色就医通道。同时,医院组建了专业的队伍,向上述机构提供健康宣教、健康管理、医疗巡诊、康复、照护培训及营养指导和心理指导。

2016年,医院正式更名为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2017年底,医院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床位增加到1200张,但仅仅半年之后,预约排队等候再次成为常态。2020年底,二期项目开工,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届时总床位将达到2000张。

 

医院面向社会招募成立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志愿联盟,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家来自社会各界的单位加入,联盟现有志愿者1万多名,会定期和不定期为老人开展公益活动、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无偿志愿服务。此举一方面让老年人体会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关爱老人的行列,让更多人体会到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

现阶段,医院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将规范、全面的医疗、照护、康复等服务带到更多老人身边,尽可能地促进在社区、养老院、护理院等的拓展,实现共享既有医养资源的目的,提升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的社会影响力。

3.升华内涵

规模不断扩大,满足更多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同时,成都八院更加注重内涵式建设。

众所周知,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成都八院,每个老人患病两种至二十几种不等,医院曾经统计,平均每个老人患7.5种疾病。多病共存之下,如何按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党委书记陈芍给出的答案是多病共治临床路径。

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评估和老年医学多学科团队是老年医学三大核心,多病共治的关键在于老年综合评估(CGA),老年综合评估是采用多维度、多学科的方法对老年患者的躯体健康、功能状态、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和整合以保护老年人健康和功能为目的的预防和诊疗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成都八院已建立起系统的老年评估实施方案及流程。对于65岁以上患者,入院24小时内,住院医生对其完成老年综合评估初筛。根据初筛结果邀请相关科室多学科(如内科亚专业、营养、康复、心理、中医、临床药师等)团队,进行进一步综合评估,共同制定干预计划,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评估结果及干预计划,并在干预计划实施过程中观察效果,根据病情可再次评估,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前再次评估,评价干预措施效果,门诊会长期随访,关注患者出院后的情况。

成都八院将照护需求最大的重度失能人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在社区创建医护康养站,为出院患者、长期卧床病人、老年病人、基础病患者、行动不便人员开展延伸上门服务,深受患者好评。

医院目前已成功申请为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居家上门服务机构,将专业的照护服务送到重度失能老人家里,派出上门服务的护理员不但有职业证书还具备丰富照护经验,在患者家中不仅能进行基本生活照护,还能根据失能人员情况进行生命体征检测、血糖监测等服务,协助失能人员进行功能锻炼和风险照护指导,让失能老人在家里既享受到亲情照护又享受到专业照护。

20208月照护部开展上门服务至今,医院总共为重度失能人员提供了280人次上门照护服务。居家上门服务内容包括家庭巡诊、建立健康档案、康复治疗、中医上门服务、雾化吸入护理、更换胃管及鼻饲护理PICC置管维护护理、病人更换尿管护理、更换引流管护理、造口护理、压疮护理、静脉采血吸痰、换药、安宁疗护、心理咨询、健康体检等,并开展持续有效的健康指导,降低患者再次住院率,为广大出院患者及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便利。

 

 

-03-

深度解析:成都八院逆袭成功的秘密


1.谁来提供的服务:参与主体多元化

成都八院创新的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通过建立同盟,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搭建起融合的平台,将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资源进行整合,吸收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建设老年医养健康远程信息网络中心,进一步扩大医养结合的参与主体,将基层社区、养老机构、护理院、日照中心发展为医养结合参与主体。

1)搭建平台,融合医疗与养老资源

2014年,在成都市率先进行医养同盟的设立,推行医养结合服务。全面借助本院在老年医疗方面的技术优势,同各大社区、养老组织、民政下属专业养老服务组织等形成横向合作关系,与着力服务老年群体的机构就关爱老人医养合作签署协议,构建富有特色的老年健康网格系统。联盟共覆盖9家养老机构、近40家社区以及3家民营医疗机构。

20166月,成都八院领导设立成都市医养结合促进会,该组织成为我国首家医养结合领域的社会同盟。20174月,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和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共同指导下,举办了四川省第一届医养结合国际峰会,成都八院作为四川省公立医养机构唯一代表点位迎接全国31个城市分管市长代表团到院参观。

成都八院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实现多方参与协作的措施,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行业交流,具有多行业、多部门、多专业的资源整合及综合性服务的特点,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把健康送到居民家门口,达到将医养结合模式实施推广。

2)互联网+,多元化参与主体

2018年,成都八院启动老年医养健康远程信息网络中心的构建进程,计划借助信息系统与护理中心、养老组织、社区、日照机构等相连接,借助平台沟通交流、信息互通,提升医养结合服务的质效,使医养结合产业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医院在2019年持续拓展医疗照护服务半径,把全方位、规范化照护、医疗、康复带到更多老人身边,尽可能拓展社区服务,促进医养资源互享。

2.怎么提供服务:运作模式多样化

成都八院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把握老龄社会需求,打造医疗康复为基础,专业照护显特色,机构社区广覆盖,社会关爱聚能量的特色服务模式。形成以院本部医疗、康复、宁养、照护、疗养、健康管理六位一体为核心,院外向社区、养老机构、护理院等辐射的立体网状医养结合模式,主要通过以下的运作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1)疾病治疗合并健康管理

大健康理念的影响下,成都八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对基层社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主动承担起成都市健康直通车进社区项目,深入成都全市各个区,开展对社区和养老机构服务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和健康知识培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挥医疗机构作用的同时有力促进社区健康水平的提高。

2)携手合作规范培训

成都八院作为成都市老年服务示训中心,在照护人才培养方面,深入与中国人寿、泰康等五家保险公司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医院在评估和培训方面的专业力量、实战经验和示教条件,面向成都市全面长期开展健康管理及护理员培训,全面提升成都市护理员照护水平。

3)医护康养互补植入

成都八院目前与人保财公司合作,通过三种建设医护康养驿站的方式构建基层医养融合:一是利用信息化平台,试点将协作的部分社区、养老机构、护理院、日照中心联合起来,在平台上互通健康信息,补充定点定时巡诊和健康档案管理,实现初级的医养结合;二是托管社区卫生院,植入或增加养老或日间照料以及护理站的功能;三是托管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植入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和护理站功能。这样在基层快速实现医疗、康复、照护、健康管理的融合,让医养结合服务更快捷、方便和高效。

3.依托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医养结合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1)提供政策保障

四川省政府于2014年就推进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问题发布相关指导方案,文件明确要求促进养老与医疗的结合,协同发展,借助多元举措在养老机构、百姓家庭、社区引入医疗卫生资源,使得成都八院在全市率先打造医养同盟工作中明确方向。成都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5年联合市五部门(市财政部门、市民政部门、市人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市残联)就推动医养结合发展问题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并于2017年出台《四川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提出尽快发展医养结合的要求,完善医养结合相关制度。

规范行业准入方面,2017年印发的《四川省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规范(试行)》和2019年印发《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分别从四川省层面和全国层面对医养结合服务进行了指导,明确了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医养结合服务行为和行业准入,使成都八院在发展医养结合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职能中,经济职能的地位十分重要,加大资金投入是强化政府经济职能的具体体现。2014年起,成都市政府牵头成立了成都市养老服务领导小组,制订了医养结合支持政策,从政策上加大了经济扶持力度。在成都八院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中,成都市财政加大了对基础建设、专项资金和科研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具体通过对成都八院一期、二期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投入和医养结合相关科研专项经费的投入体现,保障了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3)硬件设施完善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我国养老机构在硬件设施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硬件资源数量不足,供不应求,二是硬件设施水平低于国际标准,三是设施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针对上述共性问题,成都市财政一直加大对成都八院建设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完成对医院一期住院综合楼的建设后,追加第二期扩建工程,总投资3.8868亿元,工程面积59800平方米,预计于20236月竣工。投入使用后,医院开放床位将由目前的1200余张增至2100余张,进一步扩大开放床位数,完善了硬件设施,提升了医养服务能力。

4)各部门协同治理

医养结合是一项涉及民政、人社、卫生等多部门的公共政策,存在跨部门多,部门相互独立的特点。经过成都市民政、人社、卫生等部门的联合推进,对自身资源进行整合,成都八院已经同人保财险建立协作关系,在医护康养驿站建设的三种模式中尝试结合基层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

首先依托信息平台,尝试把合作的一些养老机构、护理中心、社区、日照机构有机结合,通过平台共享健康数据,弥补定时定点巡诊与健康档案管理,达到初级融合医养的效果;其次在社区卫生院引入或增设日间照料服务、护理服务或养老服务,拓展养老功能;再次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引入健康管理、康复、医疗、护理服务。尽快在基层促进照护服务、康复服务、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功能相结合,提升医养结合工作的便捷性、高效性。

20195月,成都八院与护理站进行签约,建成了四川省首个医护康养工作站——青羊区马厂社区医护康养站。医护康养站是医院依托民政部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将院内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探索之一。将民政的日间照料政策、卫生部门的健康管理和部分医疗、康复政策在基层融合,将日间照料中心资源整合起来,基于既有的功能,增加中医、健康管理、康复、照护、安宁疗护等功能,实行三政合一,真正做到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4.苦炼内功:从人员培养和内部管理上做文章

1)保障护理员有效供给

成都八院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的同时,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培养,以壮大养老护理员队伍解决专业照护人员缺乏的问题。通过成立老年服务示训中心,搭建养老护理员培训平台,对外培养和输出养老护理人员,缓解护理员短缺的现状,有效保障了护理员的供给。

2)提升照护服务供给水平

针对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民政部在2019年末出台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和2017年制定出的《四川省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规范(试行)》两份文件进行认真研读,结合《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得到明确启示:养老护理人员、医疗护理人员在就业前应当经过有关培训并获得合格认证。

根据《四川省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规范(试行)》的要求,在招聘录用养老护理人员时,应优先考虑获得职业资格证明或上岗证的人员。对于未持有养老护理员上岗证的护理员,需要接受经过专业的养老护理培训和医疗照护培训,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成都成都八院之所以能够构建出具有典型性的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正是在养老护理员培训内容上从专业照护技能和职业道德两方面对护理员开展教育,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保障了照护服务供给水平。

3)搭建培训平台

对于护理员,成都八院明确了其重要地位,始终关注培育护理员的工作。在2015年时,成都八院就被评为全市唯一一家兼具卫生资质与人社资质的能够培育、考评、鉴定养老护理员和护理员的培训机构。2016年,获得全市唯一老年服务示训中心之称,向护理人员提供培训平台,组织规范、系统开展专业的护理员培育工作。

4)建立培训标准

在医养结合这个新领域,建立标准化的人才培养规范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成都成都八院在市卫生健康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引导下同成都医学院、市卫生计生人才服务中心建立良好协作关系,联合创作《老年照护技能》教学与视频资料,包括老年基础照护、老年常见疾病照护、老年综合征照护、安宁疗护四个版块,创建出成都市老年照护培训标准。

5)完善管理机制

在护理员管理方面,成都八院针对护理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科室,将护理人员纳入医院统一管理系统,制作并持续更新护理员服务手册和有关讲义,内容涉及老年人生活照护标准、老年疾病基础知识、职业道德要求等。医院针对老年病患自主构建配套照护评估系统,并针对护理人员构建工作与考评机制,重点培育兼具护理能力、生活照护能力和工作责任感的实用型、专业化护理人才。采取护士、医生、护理员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充分融合临床医疗、生活照护和疾病护理,打造独具特色的管理制度,规范化了护理员的管理与考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