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数据丨调研500多家养老机构发现,疫情对养老机构的影响太大了!
日前,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在上海举办第二届老龄中国高峰论坛,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课题组组长吴玉韶教授发布了《新冠疫情对我国养老机构的影响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课题组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等方式开展专题调查,向全国539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开展了“新冠疫情对养老机构的影响”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三类养老机构。参与调研机构中,有52%为连锁养老机构,87%的机构位于城镇,13%的机构在乡村。
《报告》总结了疫情期间我国养老机构在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和服务保障、维持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心理和情绪健康以及机构经营管理四个方面的情况,为养老机构应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更为完善疫情常态化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对策建议。据悉,《报告》是国内首份排摸疫情对养老机构影响的一手调研数据报告。
-01-这些数据,反映了疫情期间养老机构的真实状况
1. 在生活物资保障方面:《报告》反映,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到调研开展时的2022年5月,从参与调研的539家机构来看,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生活物资基本能获得保障。72%的机构从未出现食物短缺,59%的机构从未出现生活用品短缺。有8%的机构对防疫物资有需求,约36%的机构则表示医疗物资有待完备。
2.在疫情防控方面:养老机构普遍面临人力和物力的双重挑战:61%的机构存在人力资源压力,尤其缺乏应对疫情的专业人员;52%的机构场所条件不符合“三区两通道”要求;40%的机构可以保证药品供给充足。缺乏医疗支持的机构表明,针对罕见病和精神类疾病的药物尤其容易出现短缺。另有77%的机构表达求医就诊方面的困扰。75%以上的受访养老机构表示,疫情期间工作人员由于工作量增加、休闲社交活动减少而经历焦虑情绪和睡眠障碍。26%的养老机构负责人认为疫情背景下求医问药流程的纷繁、院内活动的减少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和情绪状况的重要原因。
3.在经营管理方面:《报告》表示,疫情期间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受到资金和人力资源两方面的考验。66%的受访机构表示2020年以后,年平均营业收入比疫情前明显下降,其中78%的机构下降率不超过40%。仅20%的机构表示疫情期间在人力资源方面不存在困难,足以应付疫情期间的运营管理压力。
-02-疫情下养老机构面临四大挑战
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表示,调研发现,疫情期间养老机构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挑战。
1. 疫情防控方面。养老机构现有场地无法达到“三区两通道”要求(51.76%的受访机构)、缺乏专业人员(61.04%的受访机构)、机构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相较居家老年人明显偏低,这三方面是养老机构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2.物资和医疗保障方面。生活物资方面,40.84%的机构在封闭管理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物资短缺。防疫物资方面,8.24%的机构表示经常或一直存在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主要为公建民营、民建民营机构。医疗物资方面,35.52%的机构存在一些急需医疗物资(如导尿管)短缺的情况,60%的机构存在药品短缺的情况,尤其是罕见病、精神类药物。
2. 心理慰藉方面。调研中受访机构反馈,长期封闭管理造成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困扰着机构工作人员和老人。据养老机构负责人反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存在焦虑、睡眠障碍、多疑、抑郁、强迫思维或行动、恐惧等心理困扰,其中76%的机构工作人员突出存在焦虑和睡眠障碍问题;25.6%的机构老人以上现象呈加重趋势,亟待关注。
3. 资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66.05%的受访机构表示2020年以后,年平均营业收入比疫情前明显有所下降,其中78.37%的机构下降率不超过40%。68.83%的机构反映由于疫情期间员工的总体工作负荷增加导致机构人手出现短缺,60.48%的机构疫情期间出现员工离职导致人力资源匮乏。
-03-后疫情时代提升养老机构管理的对策建议
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国发[2021]35号)提出,要“制定老年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指南,分类完善居家、社区和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制度和能力建设。”《报告》进一步提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提升养老机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制度和能力建设,重点关注场所设置、分区管理。例如,组织疾控专家对曾经发生院感的养老机构进行重点考察,查找并针对性解决其疫情防控过程中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可对养老机构进行摸底调查,设立专项基金,对具备改造条件的机构进行设施改造,提升防感染能力。
二是加快推进养老机构疫苗接种工作。摸清未接种疫苗人员的底数,全力保障“应接尽接”。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消除老年人和家人顾虑。做好老年人健康评估,特别是禁忌症的科学评估,规范接种流程。
三是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建设。在政府负责做好政策指引、资源协调,并为养老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纾困政策的前提下,养老机构自身需紧抓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心理慰藉和激励;第三方机构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机构和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如组建区级层面的物资保供团队、专业心理服务团队等。
四是赋能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疫情期间,各地政府已陆续推出一系列纾困帮扶政策,下一步应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出新的政策。切实提升养老机构负责人管理能力、一线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增补医疗专业人才等。
五是做实医养结合模式。《报告》发现,采取医养结合模式能有效缓解养老机构就医配药难题,为老年人保障基础的医疗服务。下一步可推动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推进家庭医生与养老机构老人一对一签约服务等。
六是深入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研究,探索合适的机构规模和运营方式。《报告》发现,面对疫情压力,公建民营机构在疫情集中爆发时表现出更强的抗压性和韧性,而小型养老机构的优势在于利用社区的资源保障小范围内的资源供给。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可进一步开放和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允许其遵循市场化运营方式,推动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协同发展。
七是加强智慧养老研发投入力度。《报告》中发掘的人力物力紧缺现象,未来可通过人工智能等方式辅助解决,如采用智能化物资盘点、运输和仓储消毒等,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效率。建议加大智慧养老研发投入的力度,给予相关科技创新企业扶持政策,加快专利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