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日间照料中心:搞不清这3个问题,投入的资金迟早打水漂

时间:2022-05-12 11:16来源:厚朴养老 作者:厚朴养老 点击:

1.jpg

日间照料中心是立足城乡社区,按照相关标准建设,由符合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为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基本养老服务设施,是让老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

在整合照料体系中,日间照料的功能特别重要。做好日间照料是避免老人过早入住机构的有效方案,也是社区居家可以重点发展的服务。但各地日间照料中心经过几轮轰轰烈烈的建设后,普遍面临满足老人需求难、医养资源衔接难、引留维护老人难、入不敷出经营难、专业人才招募难等问题,健康老人不想来、留不住,而失能老人需要的专业护理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又做不到。

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下,要想改变日间照料中心的困局,真正建立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亟须厘清以下三个关键思路:


1.谁需要日间照料

过去日间照料中心普遍把服务对象界定在自理或者轻度失能老人。但运行以后发现问题不少,自理老人既然能自理,就难有“花钱请人照顾”的支付意愿。而对轻度失能的老人来说,选择少量的上门照料服务或者延伸护理项目,或者白天到社区短时参加活动足矣。因此,日间照料中心想要重生,必须重新考虑服务对象。

根据日本等地的经验数据,日间照料服务中,轻度失能、失智老人只占不到两成,中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占比超过八成。进一步地细分,失智未失能的接近两成,失能且失智但以失智为主的近五成,失能且失智但以失能为主的超过两成。

显然,中重度失智症老人由于需要不间断的照料,是长期照护难度最高的人群,因而也是日间照料最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下一步,要重点关注中度以上的失能失智老人,尤其是失智老人,这应该是日间照料发展的方向。


2.在哪里设置日间照料中心

过去日间照料中心的选址存在粗放笼统的问题,对实际需求分析严重不足,片面强调“每个社区一个”的目标。日间照料中心的总量和结构分布,应遵循“区域统筹、内部平衡”的原则,主要设在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比例较高、照护需求较旺盛、老人家庭支付能力较强的社区。

一方面这些地区的教育、医疗、消费、交通等生活配套比较方便,更容易招募到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更容易接送日间照料老人,有利于提供有品质的专业照护。

另一方面,日间照料满足的主要是轻度到中度的刚性需求,并非全失能老人那样的重度刚性需求,要想让只有轻中度需求的老人家庭愿意花钱把老人送到日间照料中心,就必须保证较高的服务水平,而较高的服务水平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就意味着个人要支付较高的费用。

因此,我们建议各地在总量不减的前提下,尽快优化调整各地日间照料中心的布局,实现以需定供、精准供给。对于偏远地区的必要点位设置,可依托村组和老年人协会等组织开展互助守望的日托服务,政府可在运营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


3.日间照料中心怎样提供服务

过去日间照料中心特别强调标准化,除了视觉形象和空间设置的统一,还追求服务内容上的标准和统一,也就是整体呈现重于个体差异。机构往往更多地安排团体性比较强的课程,比如一起唱歌、朗诵、跳舞、打鼓、做操等集体活动,一来显得热闹,二来统一性容易带来美观性。但换位思考,没有哪个人希望每天到同一个地方从早到晚地参加规定好的团体节目,久而久之会厌烦,更何况是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衰退的老人。

日间照料中心不应过分强调服务操作的规范化,而应基于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倡导有针对性的个案管理。

对日间照料中心等级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要突出“可及可感”“老人感知”“共情走心”的导向,鼓励机构通过家访、社调、档案、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位老人的职业背景、人生故事、生活环境、脾气性格和兴趣爱好等信息,建立老人档案,量身订制“可能适合”老人的服务计划,通过“引导—反馈—修改—再引导”的循环过程,把老人请进服务中来,成为服务活动的主角。

日间照料中心不应变成“小养老机构”或“类康复机构”,而要把“去机构化”作为核心原则。

对日间照料中心等级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要突出“预防大于治疗”“寓复健于生活”的场景化构建。日间照料应当是一系列充满鲜活元素的现实生活场景。洗菜备菜、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看书读报、喝茶聊天、棋牌麻将等原本就是老人生活的内容,只不过是在添加专业训练和医养照护目标后,重新回归到日间照料服务中,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一定程度地恢复老人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就像“忘不了餐厅”“失智症咖啡”等呈现的那样生动可爱,而绝不是把康复机构、医疗机构简单地搬进日间照料中心。

社区“医养结合”也是一种日间照料。

要用好用足医养结合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社区为老服务,支持“两中心”合作甚至合一,为老人提供其最需要的医养结合健康保障。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医疗机构可鼓励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多点执业,可利用日间照料点位,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申请、线下服务”联动模式,为那些罹患慢病又想在家和社区获得照顾的老人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和安宁疗护在内的专业护理服务,与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形成有效互补。

此外,日间照料要防止过度照料。

日本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反思和修正,才确立了自立支援、减法照顾的介护介助理念。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也一直倡导年龄友好的理念和实施基于生命周期老龄化过程的“整合照护”。其核心精神都是尊重和承认衰老这一客观规律,但要从早期开始关注和积极干预人的身心健康。

日间照料所服务的老人,基本是身体已经老化且开始进入自我认知老化的人群。日间照料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对此已经有一定意识的情况下,帮助他们不害怕、不退缩、不放弃,努力延缓甚至打破“身体-心理-身体-心理”老化的恶性循环。让老人及其家人相信他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帮助他们维持和强化这种自我价值感,是包括日间照料在内的一切照顾活动的前提。

因此,日间照料中心还要承担起教育、训练和指导老人家人的责任,帮助他们开展家庭空间环境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并且参与到衔接日间照料的全天候整合照护模式中来,从而提升老人在家里“原居养老”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