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养老准备报告(2020)》发布,蕴藏养老服务的巨大商机
为全⾯、客观地了解中国居民在养⽼准备⽅⾯的情况,腾讯⾦融科技智库联合清华⼤学⽼龄社会研究中⼼、清华⼤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于2020年9⽉启动了“国⼈养⽼准备调研项⽬”。调研范围覆盖了全国34个省级⾏政区,通过互联⽹平台实施问卷调查与数据收集,共采集有效样本4965份。日前,腾讯理财通联合清华大学、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及腾讯金融研究院共同发布了这一项目的成果——《国人养老准备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的篇幅很长,内容也很翔实。今天,我们从养老服务从业者这个视角,将《报告》中涉及到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的内容摘取出来,以便让大家了解几个问题:
1.广大居民最看重养老生活的哪些品质?
2.大家对养老生活最担忧的是什么?
3.大家都偏好哪种养老方式?
4.大家对退休后的收入有何预期?
5.对居民养老,《报告》给出了什么样的靠谱建议?
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间接反映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就是所谓的商机。以下,我们将报告中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标题序号是与《报告》原文对应的。
3.1对养老生活的愿景和主要担忧
3.1.1未退休者对养老生活的愿景和担忧
为了解居民对养⽼⽣活的主要愿景和担忧,我们在问卷中询问了受访者“最看重未来养⽼⽣活的哪些品质”这样⼀个问题。
结果显⽰:⾼达74.6%和68.1%的未退休受访者选择了“完善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居住和服务设施”(见图3.1.1);并且,⼏乎所有年龄段和所有收⼊⽔平的受访者都给出了类似的选择(见图3.1.2,图3.1.3)。可见医疗服务与居住设施是⼈们未来养⽼⽣活中最看重的⽅⾯。
此外,“与家⼈同住”(29.3%)、“良好的⾃然环境”(27.8%)以及“充⾜的资⾦保障”(26.8%)也是未退休受访者较关注的。随着受访者年龄的增加,对资⾦充⾜性的担忧有所下降,说明临近退休阶段的居民在⼀定程度上已经做好了退休财务准备;但这些受访者对“与家⼈同住”、“能继续发挥技能和特长”等⽅⾯的关注度显著增加,说明居民对于养⽼⽣活的⼼理需求随年龄的增长在增加。
从家庭收⼊⽅⾯看,低收⼊家庭对资⾦充⾜性的关注较⾼,⾼收⼊家庭则对“与家⼈同住”、“良好的⾃然环境”等精神层⾯的诉求较⾼。
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康风险会开始增加,所以我们发现:59.5%的受访者担⼼退休后会出现“⽆⼒⽀付医疗费⽤”的问题,48.7%的受访者担⼼“⼤病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还有29.3%的受访者担⼼“缺乏护理、照料等服务”(见图3.1.4)。
这些担忧⽆论在哪个年龄段或哪个收⼊⽔平下都是显著的,尤其是我们发现:即使是⾼收⼊的群体,他们对于“⽆⼒⽀付医疗费⽤”的担忧也依然较⾼(26.29%),说明即使是较富裕的家庭,⼤病造成的财务冲击也会产⽣较⼤的影响(见图3.1.6)。
当按照年龄和家庭收⼊进⾏分类后,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财富的积累,受访者对“⽆⼒⽀付医疗费⽤”、“⽇常⽣活困窘”等⽅⾯的担忧会有所下降,⽽对于“亲⼈团聚机会减少”、“社交与⼈情往来冷落”等精神层⾯的担忧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见图3.1.5)。
同样,随着收⼊的增加,受访者对养⽼财务⽅⾯的担忧有所下降,但对于“⼤病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以及“缺乏护理、照料等服务”等依旧⼗分关注;同时,对于“亲⼈团聚机会减少”、“社交与⼈情往来冷落”等精神层⾯的担忧有所增加(见图3.1.6)。
总体来说,由健康问题引发的照料、护理、治疗以及医疗费⽤等⼀系列问题都是受访者所担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收⼊⽔平的增加,⼈们对养⽼⽣活中精神层⾯的追求越来越⾼。
在问卷中我们还询问了受访者偏好的养⽼⽅式,选项包括:居家养⽼(同时还可享受社区的相关服务)、养⽼社区(专供⽼年⼈⽣活的社区)、候鸟式旅居养⽼(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旅⾏养⽼)以及机构养⽼(养⽼院、福利院)等四种⽅式。
结果发现:偏好居家养⽼的受访者占绝⼤多数(61.3%),其次是候鸟式旅居养⽼(18.4%)和养⽼社区(14.8%),只有5.5%的受访者表⽰偏好机构养⽼(见图3.1.7)。
对此,我们的看法是,尽管专业的养⽼机构可以为居民提供全⾯的医疗保障以及便利的适⽼化设施,但受我国传统⽂化习俗的影响,居民年⽼后还是更喜欢呆在熟悉的环境中,并且与⼦⼥亲朋保持充分的来往。
我国提出的“9073”养⽼格局⽬标也预计,约有90%的⽼⼈将采⽤居家养⽼的⽅式。因此,在传统⽂化习俗与居民养⽼需求的共同作⽤下,“医养结合”式的居家养⽼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种主要的养⽼模式,即政府和社会⼒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年⼈提供⽣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的服务。
相较于传统的单纯为⽼年⼈提供基本⽣活需要服务的模式,“医养结合”式居家养⽼将医疗服务融⼊居家养⽼服务中,更能满⾜⽼年⼈的实际需求。同时,随着⽣活⽔平的提⾼和观念的转变,候鸟式旅居养⽼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前景,相较于“50、60后”,“80后”、“90后”也对“候鸟式旅居养⽼”表现出了较⾼的接受程度(见图3.1.8)。
此外,随着收⼊⽔平的增加,养⽼社区受偏好的程度有所上升(见图3.1.9)。养⽼社区尤其是⾼端养⽼社区能够从专业的⾓度为养⽼⽣活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活和环境,机构内天然形成的⽼年社交圈搭配以丰富的业余活动,也有益于培养和塑造⽼年⼈乐观积极的⼼理。
同时,该类机构拥有全⾯的医疗资源,能够有效管理常见的慢性病,在⽼年⼈出现突发状况时也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应对。基于以上优点,养⽼社区越来越受到中⾼端⼈⼠的追捧。不过⽆论是哪种养⽼⽅式,居民都应提前做好充分的财务准备。
3.1.2已退休者对养老生活愿景实现的评价及担忧
我们就看重的养⽼⽣活品质、对养⽼⽣活的担忧以及偏好的养⽼⽅式等问题也询问了已退休者的看法。如图3.1.10所⽰,就所看重的⽣活品质来看,已退休者的关注与未退休者整体上⼤致相同:“完善的医疗服务”(59.6%)和“良好的居住和服务设施”(58.9%)仍然是受访者最在意的养⽼⽣活品质。
不过我们发现,对于已退休者⽽⾔,⼼理需求的满⾜是影响养⽼⽣活品质的重要⽅⾯。已退休者对于“与家⼈同住”(40.0%,未退休者为29.3%),“充分的社交⽣活”(25.7%,未退休者为20.7%)以及“能继续发挥技能和特长”(23.3%,未退休者为9.2%)等⽅⾯的关注明显⾼于未退休者;
⽽对于“充⾜的资⾦保障”(9.1%,未退休者为26.8%)并没有看的那么重,尤其对于⾼收⼊受访者⽽⾔,他们对于资⾦充⾜性的关注⾮常低,家庭年收⼊在65万以上的受访者对于“充⾜的资⾦保障”的关注度只有2.15%。
但⾼收⼊受访者对于“与家⼈同住”、“充分的社交⽣活”以及“良好的⾃然环境”的关注度都⾮常⾼(见图3.1.11),说明⾼收⼊者对养⽼⽣活的品质有更⾼的追求。
在对养⽼⽣活的担忧⽅⾯,已退休者最⼤的担忧是“⽆⼒⽀付医疗费⽤”(53.2%)和“⼤病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42.9%)。相⽐未退休者,已退休者对“亲⼈团聚机会减少”(34.3%,未退休者为19.6%)和“社交与⼈情往来冷落”(26.7%,未退休者为14.3%)表现出了更⾼的担忧(见图3.1.12)。
从已退休者⾃⾝横向⽐较来看,医疗费⽤以及护理和照料问题仍然是低收⼊者⾸要担忧的问题,⽽⾼收⼊者则更加担⼼⼼理层⾯的孤独(见图3.1.13)。
总体来说,健康问题是居民在进⾏养⽼准备时⾸要关注的问题;同时,退休后⽼年⼈与社会的联系会明显减少,内⼼的孤独以及个⼈价值感的下降使得⽼年⼈希望能得到更多⼼理层⾯的关注;⽽年轻⼈尚不能切实体会到这种空虚感,也未能在这⽅⾯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准备,更多的还是表现出对资⾦充⾜性的关注。
从偏好的养⽼⽅式来看,居家养⽼同样是已退休者最偏好的养⽼⽅式(64.5%),其次,有22.6%的已退休者最偏好养⽼社区,机构养⽼仍然是最不受欢迎的养⽼⽅式(3.2%)(见图3.1.14)。
居家养⽼、养⽼社区都能在更⼤程度上满⾜⽼⼈与家⼈、朋友的社交需求,这与⽼年⼈有更⼤程度的⼼理需求是⼀致的。此外,我们发现养⽼社区受到⾼收⼊者的青睐这⼀特点在已退休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见图3.1.15),可见养⽼社区未来在中⾼端⼈群中的发展潜⼒巨⼤。
3.2对退休收入的预期
本次调查就居民期望的退休收⼊进⾏了调研,发现有36.5%的受访者期望退休后收⼊占退休前收⼊的75%~100%,有32.6%的受访者期望退休后收⼊占退休前收⼊的50%~75%(见图3.2.1)。
随着年龄的增长,⼈们会对退休前收⼊有更加清晰的判断,40~60岁的受访者中期望退休后收⼊为退休前收⼊的75%~100%的⽐例最⾼(见图3.2.2),说明退休收⼊替代率在75%~100%之间比较符合居民的预期。
根据世界银⾏的建议,如果要保持退休后⽣活⽔平与退休前相当,养⽼⾦的替代率需要达到70%以上7。然⽽,⽬前我国基本养⽼保险替代率的全国平均⽔平尚不⾜50%,由此看来,居民预期的退休收⼊替代率与现实情况仍有较⼤距离,因⽽为保证养老⽣活的质量,个⼈需要提前做好养老财务准备。
基于受访者个⼈在养⽼⽅⾯的规划程度,我们询问了他们认为⾃⼰当前的养⽼财务准备可以在多⼤程度上实现⾃⼰预定的养⽼⽣活⽬标,结果显⽰,所有受访者打出的分数平均为59.62分。从分布上看,有超过50%的受访者打分在60分以上,其中有18.4%的受访者打分在80分以上,有约20%的受访者认为⾃⼰的养⽼⽬标较难实现甚⾄极难实现(见图3.2.3)。这表明未退休者对于养⽼财务准备整体上还是⽐较有信⼼的。
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家庭收⼊的增加,受访者对养⽼财务准备的信⼼也在不断增加(见图3.2.4和图3.2.5),说明随着退休年龄的临近,居民对于养⽼⽬标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且也进⾏了⼀定的财务准备;⾼收⼊家庭积累了较为充⾜的财富,对养⽼财务⽅⾯的忧虑程度也有所降低。
同时,我们对已退休者的问询结果验证了未退休者的信⼼并不是盲⽬⾃信。
我们分别询问了已退休者⽬前的收⼊占退休前收⼊的⽐重以及他们⼼⽬中最理想的⽐重,结果发现:理想⽐重的分布与未退休者期望的⽐重类似,有30.8%的受访者认为理想⽐重范围为75%~100%,36.8%的受访者认为理想⽐重范围为50%~75%(见图3.2.6),对⽐已退休者真实的退休后收⼊替代率,我们发现其分布基本与受访者的理想⽐重是⼀致的,说明当前退休居民的养⽼财务状况尚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6.1%的受访者退休后收⼊不到退休前的50%,退休后收⼊⽔平⼤幅下降将极⼤地影响养⽼⽣活品质(见图3.2.7)
最后,为了了解⼈们对退休前的储蓄充⾜度的看法,我们设计了这样⼀个问题:“假设您今年退休,您认为您为退休进⾏的所有储蓄(包括存款、股票价值、基⾦价值、养⽼年⾦保单的价值等)达到您⽬前年收⼊的_____倍,可以使您实现退休⽣活⽬标,享受舒适的养⽼⽣活”?结果发现,所有未退休受访者认为退休前的所有储蓄应为目前年收⼊的9.93倍。
从分布上看,绝⼤多数受访者的理想倍数低于10倍(见图3.2.8)。随着受访者年龄的增长,理想倍数呈现下降趋势(见图3.2.9)。⼀⽅⾯年轻⼈的收⼊较低,导致理想倍数的估计较⾼。
另⼀⽅⾯,年轻⼈距离退休年龄还较远,出于缺乏代⼊感以及风险厌恶等原因,会倾向于⾼估所需的养⽼储蓄,但随着年岁的增长,该估计会有所下降、更加贴近现实。按家庭收⼊分类,家庭年收⼊在65万以上受访者的差异性不⼤,年收⼊65万以上⾮常富裕的受访者理想倍数显著低于其他受访者,符合我们的直觉判断(见图3.2.10)。
3.4养老准备
3.4.1对自身预期寿命的估计普遍较为乐观
预期寿命是影响养⽼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居民会根据其对寿命的主观判断进⾏养⽼财务规划。在问卷中我们询问了受访者对于⾃⼰在未来10-15年⽣存概率的主观估计,结果发现:年轻⼈对于⾃⾝寿命的估计低于平均⽔平8,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受访者对于⾃⾝寿命的估计越来越超过平均⽔平,即受访者对于⾃⾝寿命的预期越来越乐观。
某种程度上讲,年轻⼈认为养⽼是⼀件遥远甚⾄不会发⽣的事情,因此其养⽼准备意识不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临近退休的中⽼年⼈逐渐意识到⾃⾝剩余寿命还有很长,因此他们对于养⽼财务准备的需求也⽇渐强烈(见图3.4.1)
3.4.2实际养老准备并不充足
为了解居民养⽼准备的实际情况,我们在问卷中询问了受访者养⽼规划的实施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未退休受访者明显退休准备不⾜,虽然⼤部分受访者具有进⾏退休规划的意识(64.4%),但付诸⾏动者较少(15.9%),有完整规划的⼈更是寥寥⽆⼏(1.4%)(见图3.4.2)。
⽽已退休受访者在退休前的退休规划要明显充分得多,有接近70%的受访者对退休规划付出过实际⾏动(见图3.4.3)。随着年龄的增长,养⽼规划程度明显越来越好,接近30%的“90后”从未想过养⽼规划问题,但这⼀⽐例在“80后”和“70后”中下降到20%和15%左右(见图3.4.4)。
随着收⼊⽔平的增加,受访者养⽼规划也做得越来越成熟,尤其在较⾼收⼊组(23~65万)中,有接近30%的受访者已经有初步甚⾄完整的养⽼规划,⾼收⼊组(65万以上)准备情况也较好,但略逊⾊于较⾼收⼊组,这可能是因为⾼收⼊⼈群的养⽼规划更加复杂,养⽼⽣活的标准也更⾼(见图3.4.5)。
需要注意的是,⽆论年龄或收⼊⽔平如何,未采取实际⾏动的受访者都是占⼤多数的,说明我国居民退休准备的⾏动⼒亟待加强。
5.建议
5.1个人:尽早规划退休生活,加强养老投资储蓄
1.尽早开始为退休而进行财务准备
事实上,为退休进行准备的最好的开始时间是刚参加工作时。储蓄和投资开始得越早,就会有越多的时间来使投资获得增长。更重要的是,这样还可以有助于减少资本市场上的波动性对养老资产价值的影响。所以,即使是30多岁工作时间不长,离退休似乎还很“遥远”的“80”、“90”后们,也应该为了自己的将来马上开始进行退休规划。
如果养老储蓄投资开始得晚,即使你加大了力度,将来获得的给付收入还是会有所减少。金融投资的长期性对于能尽量减少投入和增加未来收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退休准备的投资越早,就会以越少的投入获得越多的收入。
2.充分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
首先要了解社会保险到底能在退休后提供哪些保障、提供多大程度的保障,以及获得这些保障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了解了这些后,有针对性地决定自己在个人退休账户中还需要存多少钱。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特别是社会保险能提供多少退休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3.作好退休规划
在进行退休规划时,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所希望的退休生活方式、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可以享有幸福而充实的退休生活,以及需要的财务来源都有哪些,这会有助于评估所需要的资金。作好退休规划可以保护消费者不会受到一些不可预见情况发生的影响,并且可以使人们在规划时确定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在心理和财务上做好准备,保证未来退休生活目标的实现。
4.安排适当的保险
一个好的退休规划应该做到为无法预料到的事件预先做好防范工作。如利用保险手段应对紧急状况就可以减少对突发事件引起的财务支出方面的担忧。因此,保险产品应当作为退休计划的一部分,如退休前的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定期寿险等,从而获得家庭财务上的安全保障,以保护家庭免受突如其来的巨大支出的影响,因为这样突出其来的巨大支出很可能会迅速吞噬掉为退休而进行的储蓄。所以,为了保护家庭退休基金的安全,在退休计划当中应安排适当的保险。
为了退休后的需要而安排的保险主要是养老年金保险。尽管很多人都有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但在退休规划中再安排一些养老年金作为补充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养老年金保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早些获得给付,这点是社会保险做不到的。
此外,国内的很多养老保险还会有一些额外的津贴,只要被保险人健在,即使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也会给一些年度奖励。另外,很多养老年金保险还会附加一些失能和疾病方面的保障。所以,退休规划中需要有一个合适的保险计划。
5.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
更多地学习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做出更好的财务决定。并且还要注意,一定要在进行退休规划时和家人商量,得到家人的支持。
6.进行理性明智的投资
首先,还是建议消费者能尽量征询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在制定退休规划和进行养老投资方面的建议。其次,在选择投资产品时,尽量选择那些相对比较熟悉的产品,不要选择太复杂的投资工具。比如说保险产品、养老目标基金等对一般消费者来说,相对比较好理解一些。(本文摘取自《国人养老准备报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