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件事做不到,不要轻易做居家养老!
时间:2018-09-25 10:10来源:厚朴养老 作者:厚朴养老 点击:次
市场化、商业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商)要取得成功,赢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以下三件事,否则必输无疑。第一件事:与政府相结合
政府的工作代表了趋势和主流,养老企业需要和政府的计划、资源和活动结合,达到融合,借力,共赢。政府有很多公共资源,需要盘活和植入商业服务。
养老对企业是商机,对政府是责任。两者有合作的可能和空间,关键在寻找兴趣点、结合点和利润点。政府一般不直接提供养老服务,但可以购买企业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福利。
企业需要了解政府对社区养老的意图和布局,在政府搭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做好融入式服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补充式服务(政府没有做到的但养老市场中有需要的)和替代式服务(政府想做而没有做的,实现政府的意图)。
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展养老的环境支持、科技支持。例如,打造智能化养老模式,老人佩戴“老人活动监测器”,可将老人一日三餐、血压等情况自动记录、传输,连接的护理中心对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并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方案。
第二件事:与老人需求相结合
供求对接,扣准脉搏。老年人的需求既有共通性也有特殊性,共通性需求概括来说就是安养——乐活——善终。
安养即老有所安、老有所养,内安其心外安其身,是老年生活的基础,老有所安比老有所养的提法更胜一筹,我们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平静和精神满足,内安其心比外安其身更重要,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物质需求,而且要关注他们心理——情感——精神的需求。社区养老恰恰要解决的是非经济保障问题,包括日常生活保障、老年照料保障和精神情感保障。
乐活即快乐生活,活跃老化,不知老之已至,活得充实有趣、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让老人体验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成、老有所立——立德立言立功。
善终的最高境界是无牵无挂、无病无痛、安乐往生。善终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满足老年人临终愿望包括遗产归属的安排等都有重要意义,“老有善终”这是对生命最后的自我尊重和社会尊重。
养老服务企业特别要关注有效需求、刚性需求、日常需求、大众(规模、共性、主流)需求和派生(次生)需求(有些需求是潜在的,可以被服务激发——本来没有消费计划,但只要勾起了消费欲望,就会变成消费行为)。
社区老年人存在闲而无聊(老而无用,这种心理状况容易生病,适度的忙碌可以产生老而有用的积极心理感受和评价,特别是过去的成功人士,需要保持生活的连续性和自我价值感,发挥健康老人的作用,可以降低养老服务成本同时提高效率)、空巢孤独和失能无助(长期照料)三大问题。老有所用、老有所爱和老有所依三大需求。志愿互助和长者义工是社区自我养老计划的组成部分。
老年人的情感性需求,解决一个“养性”(性情)和“养心”(心理)的问题。空巢独居老人更是如此,社会互动(老有所爱)和交往需求(老有所属)。开放养老、旅居养老对健康老人来说很有市场,老年人需要情爱和友爱,也需要兴趣之爱和信仰之爱。老年人需要成长和发展。社区话聊员可以使得老年无聊变成老年有聊。文化养老是公益项目,企业提供的养老服务是有偿服务,有区别。
老年人的照料性需求。解决一个“养生”(生命和生活)和“养身”(身体)的问题。包括家属的喘息服务需求。
第三件事:与市场规律相结合
需要把握好养老服务的三个维度——效益、质量和价格。
第一是有效的服务,供求对接。服务能扣准养老需求的信号和脉搏,就是服务价值实现的过程。
第二是优质的服务,有口皆碑,让人放心,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养老服务产生信任甚至依赖。
第三是实惠的服务,价格合适服务优良,价格与价值的反差是服务的魅力所在,价格低品质好,老年人一定满意。
同样的商业模式,可能在一个地方成功,在其他地方未必成功。因为我们看见的往往是老年人口的外部差异——如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而忽视了老年人群的内在差异——如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生活习俗、价值取向等。老年人的需求有同质性,也有异质性。只关注同质性老年需求的养老服务是粗放的,深入关注异质性老年需求的养老服务是精细的。
策略是:
第一,服务的精细化也就是市场细分的过程,也就是利润树开枝散叶、不断壮大的过程。所以要重视服务的精细化、品质化,这些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规范化、标准化分不开。
第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重视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先提供养老的准公共品,提供市场福利,一半市场,一半福利。或者说,包含福利的市场产品——例如打折让利——能够赢得老年人的口碑、信任和依赖——这些都是潜在的利润,然后再谈现实的利润——推广非公共品(完全市场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