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养老产业:激浊扬清
时间:2017-04-14 09:19来源:中国养老周刊 作者:黄义 张少波 点击:次
导读: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归纳和形容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状况,“激浊扬清”四个字再适合不过。从政府主导到企业主场,从政策给力到市场渐热,从模式创新到服务运营,混沌初开,风正帆满,渐入佳境。一、顶层设计密集发布,市场作用日益突出
1.为政策组合拳点赞
2016年,中国的养老产业从政策层面来看,顶层设计之力度、广度与深度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各部委先后出台了诸多与养老相关的政策,包括《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等。
分析政府这一“政策组合拳”的总成绩单,用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成海军的话说,“2016年的养老政策总体而言呈现五个特点:一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二是出台政策的数量比过往年份都要多;三是政策比较全面;四是政策更加细化、精准、针对性强;五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2.强调社区居家养老
成海军对“更加强调社区居家养老的基础性作用”有很深的体会。他以《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例分析道: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强调“机构的支撑作用”,政府工作重心和政策性补贴主要在发展机构养老上,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这是当时认知存在的局限性。
十三五规划强调发挥社区居家养老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居家养老的手段更新更丰富,如智慧养老、互助式养老,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等。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
十三五规划把机构养老从“支撑”变为“补充”进行重新定位,使它回归到其应该的位置。无论“9073”还是“9064”,居家社区养老是占绝对多数的,床位已经不是养老服务业的核心问题。养老服务业的核心问题是满足2.22亿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而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201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养老产业的进一步推进更加有据可循。成海军认为,这项政策首先理清了观念和责任的问题,厘清了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在养老方面的不同责任,其中政府的责任是“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
其次是向社会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养老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行为。养老服务的需求满足是要解决市场供给的问题,更多的是靠社会力量和企业来完成。《意见》提出“放开市场、改善结构、突出重点、鼓励创新、强化监管、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等,是为市场在养老服务业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行业概念角色渐清晰,市场找准定位切蛋糕
1.投资建设运营各司其职
值得关注和肯定的是,去年以来,与养老相关的概念界定越来越明确。
2016年7月8日,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公布了首批15个试点城市:承德、长春、齐齐哈尔、上海、南通、苏州、宁波、安庆、上饶、青岛、荆门、广州、重庆、成都、石河子。
《指导意见》明确,试点的目标是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利用1-2年试点时间,积累经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随着这一险种的推出和普及,社区居家养老的量会逐渐增长起来,这一领域亦会产生更多的商业发展和合作机会。
2.重新认知养老需求
笔者认为,将“养老”与“长期照护”进行概念上的区隔非常重要。过去,市场上一直对“养老”存在认知误区:以为60岁以上的群体都是有“养老”需求的。实际上,这是将不同养老群体和需求混淆了。
第一,大部分55-75岁的长者群体,真正的需求并不是“养老”,而是“退休后的精彩生活和健康管理”。
第二,75-85岁或以上的长者,才真正出现“养老”需求——即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的护理型养老需求,他们才需要长期照护服务。可以这样理解:狭义的养老就是长期照护。
而除了狭义的养老,还有许多未被充分满足的复合养老需求。包括老年婚介、老年法律、老年用品、老年物流、老年家政、老年教育、老年保险、老年旅游、老年地产、老年运营、老年医疗、老年护理、老年康复老年公寓、老年社区等。
从人口基数上看,目前护理型养老群体(75-85岁)占总人口数约4%;而老龄化率所指的老龄人口主力人群,是55-75岁的这部分还没有进入到“护理型养老”的群体。也就是说,老龄人口并不代表护理型养老需求,还应包括退休生活和健康管理需求。因此,企业进入养老产业首先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养老蛋糕究竟要切哪一块,这是企业切入养老面临的战略性重要命题。
三、社会资本强势出击,企业并购异常活跃
1.产业并购出现新变化
2016年,中国内地的养老市场中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其中一个最突出的变化是,养老企业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并购事件不断涌现。以下四大并购事件笔者认为尤其值得关注。
第一,宜华健康收购亲和源:宜华健康以4.08亿元现金购买亲和源58.33%股份,为后续打造养老产业链奠定重要基石。
第二,光大控股收购汇晨:光大收购汇晨养老67.27%的股权,成立光大汇晨,将继续坚持轻资产的发展方向,快速地在全国各地开设连锁机构。
第三,中金收购夕悦:中金旗下以“佰仁堂”为养老机构统一商标,夕悦深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年;双方的合作,将打通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通道,形成整个“9073”养老服务体系的完整闭环。
第四,首开携手寸草:首开股份与知名养老机构北京寸草关爱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福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公司,将通过“融合式养老”模式,盘活社区存量资源,筹备、开业一批具有首开寸草特色的养老服务设施。
那么,并购事件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第一,投资人已从单一的投资商转型为拥有自身运营服务品牌的投资运营商。资本从以前收购养老物业、设施等资产转移到关注运营服务能力,尤其是服务本身产生的正现金利润或正向利润的运营服务企业。预计这一市场会在十三五期间启动,最后谁能实实在在直接为老人服务,谁就能够得到这个市场。
第二,从早期进入养老产业的服务供应商角度来说,深耕多年所积累的品牌、运营团队、专业经验是获得资本青睐的核心因素。运营商联手资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将自身在前期探索养老产业过程所积累的经验和价值得以兑现;而资本的资金支持、资源优势和整合能力是让运营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合作力量。
2.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每一例并购事件的背后,都是在明确的企业战略意图主导下的理性决策,尽管商业合作模式不尽相同,但至少反映了养老行业正在发生的重要变化。
中国的养老产业还处在比较初始的阶段,进入养老产业不仅面临传统观念、支付能力的客观市场问题,还面临着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有业内人士评价:“养老产业蛋糕很大却没成: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累”,现在的养老产业仍处在做蛋糕的过程,还没到分蛋糕的阶段。
如何看待现阶段养老产业的商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资本方、建设方、运营方、部品供应方以及人才培养机构等各方力量联手,资源整合与并购升级将为养老产业的下一步快速扩张奠定基础。
四、养老不再拼单点操盘,标杆房企推战略规模
1.万科养老产品体系清晰
做养老,靠单枪匹马、单打独斗、患得患失的单点项目操盘模式要过时了。而规模化和战略式布局将成为养老盈利模式突破的关键。我们认为,标杆房企万科是房地产开发商进入养老产业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2016年,万科在养老产业方面的动作与布局值得关注:截至2016年9月底,万科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青岛、成都等城市开业运营了12个养老项目和42个日间照料中心。据统计,其中一些代表项目的落地情况分别是:
杭州:(1)大型养老社区:随园嘉树;(2)国际化老年康复护理机构:随园护理院;(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随园之家。
广州:(1)城市级旗舰店项目:榕悦;(2)大康复小综合康复专科医院“蕙心康复”;(3)社区级别日托项目:智汇坊。
在万科的养老产品体系下,分别有依托各物业的居家养老,社区日托中心,城市全托、护理中心、养老社区,以及城市旗舰店等不同产品线。其发展的核心逻辑在于:在同一体系下做养老,不同产品线可以做到资源协同、互补共生——社区居家层级“提供触角和客户”,城市旗舰店层级“提供专业支持和平台”,从而构建一个生态有机的发展模式。
以万科为代表,企业进入养老产业的战略路径已越来越清晰:养老运营难度高、微利的特点意味着单点做养老意义不大;突破养老运营微利局面的关键在于:在同一体系下通过资源的协同,发展关于养老的不同模式和不同产品线,以规模化兑现养老产业的价值。
2.开发商面临运营挑战
开发商进入养老普遍遇到的问题是,服务的提供到底是自己干还是引入合作方?
三六九养老产业集团首席运营官司王冉铭认为,若是自我孵化,容易出现内部团队的管理问题——由于甲乙方关系不纯粹,运营团队未必能作为独立的运营代表进行前置条件的谈判。另一种方式是合作,或许更能推动内部在与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和管理的经验积累。
因为当外部人员接受了合作条件,说明它所提供的硬件、支付条款、补贴条款等条件都足够合理;即便是内部运营团队来做也能独立生存和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完整运营模式。
五、激浊扬清,2017养老产业值得期待
1.政策重心偏重养老服务质量
成海军认为,从政府的角度看,推动养老产业的重心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从外部政策环境来说,是如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来让更多的企业、个人、慈善力量和社会力量投入到养老服务业中,为老年人服务,提供养老服务业的需求供给。
第二,从内部环境来看,核心是如何提高养老服务业的质量,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高质量的需求。要做好这一点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机构和社区服务的标准化;对养老服务业实行法制化的管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中高端的运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养老护理人员三类人才的水平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2.运营商看好明后年养老市场
夕悦颐养服务机构创始人杨云峰表示,随着政府主导的长照险、部分商业保险公司的护理险出台,支付途径和支付主体进一步得以明确,比较好的投资可能在2018年、2019年涌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平台优势、专业经验优势、运营团队优势,都能够得到肯定和接受,这个阶段才具备市场初步繁荣的先决条件。